揭开文坛腐朽的盖子

  • A+
所属分类:小说月刊2007年

何谓“文坛”?韩寒说,有写字的地方就是文坛。白烨对此不屑一顾,声称韩寒不过是进入了市场,还未进入文坛。文坛何在?韩寒尽管在辩论中以技巧高超的泼辣文字隐占上风,但这一点他确确实实是错了,文坛不但存在,而且弥漫时间,占据空间。

  一句话,文坛是一群文学权贵们共谋的权力场,他们在其中风生水起、悠然自得、生杀予夺、不可一世。文坛之中,隐含着权力潜规则、掩盖着既得利益者,早已形成一个庞然大物,在金壁辉煌的外表下以无形而有效的方式运作不停。

  对于文坛,排斥其外的人苦不堪言、侧身其内的人心照不宣。看起来一片和谐、歌舞升平,但其下早已腐烂、如同死水。佛陀有云:被盖着的东西腐烂,被揭开的东西不腐烂。因此你们去发现那被盖着的,为的是它不腐烂。那么,今天,就让我来揭开文坛的盖子,看看下面腐烂几何?

  韩寒说写字的地方就叫文坛,但你在家里写一篇稿子肯定不叫进入文坛。而当你发表的时候,看到铅字拿到稿费的时候,恭喜你,你进入了文坛。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文坛的权力是怎样获得的。不错,文坛中的权势者们掌握了资源,当你掌握了的时候,你就有了发言的阵地。

  如果你经常关注文学杂志的话,你不难发现你会经常性地读到一些熟悉的名字,不管他们的作品如何、文字如何,他们都雷打不动风雨无阻地出现在你的面前直到你审美疲劳。

  柯云路说话很诚实,他说编辑会优先考虑名人的文章,这本身无可非议。但当我们遍览《收获》、《小说月报》、《钟山》等等等等,看到的都是十年前甚至二十年前都熟悉的名字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杂志当年曾走出过不少新锐的作家,现在新人都哪里去了,莫非创作如此萎缩?

  可事实并非如此,在资讯如此发达的时代,互联网早已成为人们随意发表文字的渠道,很多作品受到了热捧,甚至在出版后反响也极为强烈。这么多作品并非都是庸俗的市场应景之作,其中不乏真金。

  由此,可以想到如果开辟了新人的途径,那么这些名人们的生存空间会被挤压,而在那些名声巨大代表中国文学前沿的杂志上守住阵地,就意味着他们的利益可以得到保障。

  而这些杂志的运作方式和无需考虑市场运作的手段更是利于他们互相形成共谋,新人们想发表作品只有等待机遇,等待渺茫的一夜成名。而这些文学杂志控制在诸多作家手中,当然对这些小字辈嗤之以鼻。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韩寒只是凭投稿的话,那么这位号称颇得钱钟书神韵的新锐恐怕还在苦苦挣扎。即使这样,韩寒出书无数、应者如云依然得不到所谓文坛的认可。

  原因无他,他仅仅凭自己的挣扎不过是个个案,而精英的文学杂志,没有他的份,他不是分蛋糕的一群。庞大的文学精英们对他一个毛头小孩当然先天地感到优势巨大,他们傲然冷视包括韩寒在内的无数文青们为文字奔波,他们就守在自己的自留地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如果你以为成名作家不过一介文人,无职无权哪里有这么大能量的话,那么朋友,你错了,他们不仅名声显赫,而且位高权重。

  且不论文人王蒙曾高居文化部部长;就如今,王安忆身任上海文联主席,被奉为海派领袖;韩少功守住《天涯》,割据一方,而这不过是冰山一角。

  有兴趣的话,你不妨去查查那些名人们身居何职,你就会发现许多你熟悉的作家不仅仅有一个身份。他们或为文联要人、或为杂志首脑,同气连枝,牵一发而动全身,形成气候久矣。

  他们的一句点评,一个认可,早已不是简单的文人评论了。他们的一句话,足以决定任何想进入这个圈子里的人之生死沉浮,一句话,他们是文学的权贵。

  这样,你该知道他们的资本所在了吧,哲人有云: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这句话,同样适合用在文坛,只要文学还和载体挂钩一天,还要变成铅字,他们就可以呼风唤雨悠然自得地一篇又一篇发表他们的“巨著”,毫无后顾之忧。数着钞票的同时对胆敢挑战他们权威的人冷冷地说一句:你,还没进入文坛。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