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托

  • A+
所属分类:小说月刊2014年

日本人占据盐区的那年秋天,杨家九少爷正在自家的学堂里读书。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刚满十三岁的杨家九少爷,跟着私塾先生读书的样子一定是摇头晃脑,满口的之乎者也;一定是长衫大褂,穿得温文尔雅,很有点意思的。

  杨家,是盐区的大户,盐区的五分盐田杨家占其二。可想而知,当时杨家的家产有多大。

  杨家人头脑聪明:经商的发大财,读书者做大官。上至大清,下到民国乃至辛亥革命以后,京城里都有他们杨家做官的人。到了九少爷读书时,虽然赶上了乱世。但,九少爷凭借其家族的显赫地位,仍然能衣食无忧,摇头晃脑地端坐在南书房里诵读诗文。

  日本人开进盐区后,了解到杨家的底基很深,并没有立马上门打扰,而是彬彬有礼地与杨家交朋友。所以,解放以后,杨家九少爷在一本回忆录里写道:日本兵初到盐区时,并没有像电影、电视上演得那样凶,见东西就抢,见房子就烧,见好看的大姑娘就去奸淫。

  杨家九少爷说,日本人刚来盐区的时候,还是蛮好的。尤其是日本据点里的那些随军女人,她们见到盐区的孩子,如同大姐姐疼爱小弟弟、小妹妹一样,逗他们玩耍,寻开心,还扔些糖块、饼干之类的零嘴儿给孩子们吃。

  杨家九少爷说,日本兵驻扎盐区的目的,是占领盐河口的深水码头,并没有恶意地去伤害当地盐商、盐农。那段时间里,每天都能看到日本人的小火轮,挂着鲜红的太阳旗,“呜呜呜”地穿梭在盐河里。

  许多内地运来的货物,如河南的小麦、山西的棉花、大豆、药材,以及江浙一代的优质名茶、水果之类,都是通过盐河码头,装上货船,开到他们大日本帝国去的。

  盐河码头上,昼夜重兵把守。大约有一个连的鬼子兵驻扎在盐河口,他们在盐河两岸修筑炮楼,挖壕沟,并用“地笼”式的铁丝网,圈起了大片大片的无人区。

  每隔三五天,就可以看到一队鬼子兵,骑着高头大马,护送着一帮涂脂抹粉、衣着艳丽的女人,浩浩荡荡地乘着马车从县城方面开过来,她们一路欢声浪语地开进盐河口戒备森严的日本据点内。

  次日,日升三竿,那些漂漂亮亮的女人如同小瘟鸡一样,一个个无精打采地晃悠在马车里,前后仍旧还是那帮荷枪实弹的鬼子兵把守着,护送她们再返回县城的大本营。

  杨家九少爷说,那些姿色各异的女人,大都穿着日本和服,挽着高高的发髻,戴着各种好看的头饰。盐区的孩子们跟在她们的队伍两边看新奇,时不时地就有女人从马车里面扔糖块给他们吃,有时,也扔些花生、大枣、葵花子什么的。

  当然,孩子们抢到最多的,还是那种包装精致的东洋糖果儿。胆子大一点的孩子,为了能得到一块好吃的糖果,竟敢靠近马车、靠近那些马车里的女人,向她们伸出脏乎乎的小手。

  那样的时候,负责“护送”的鬼子兵们就要大声喝斥了。有时,他们还“唏哩哗啦”地拉动枪栓吓唬那些马车里的女人和沿途乞讨的孩子们。

  好在盐区的孩子们都知道,那些鬼子兵们大都是一帮“二鬼子”,他们不会向孩子们开枪,更不会向马车里的女人开枪,他们只是假假地装装样子,吓唬吓唬马车里的女人和跟着马车奔跑的孩子们。

  杨家九少爷说,当时他整天在南学堂里念书,教书的先生看得紧,他很少有机会去抢糖果吃。但他背着先生,也曾偷偷地去过几回。

  只因为他的个头高,戴一副秀郎镜,穿戴又很文雅,不好意思跟着马车去追赶那些女人们。但他选在她们的必经之路,事先蹲在一处高坡上,或是站在一个拐弯的地方静候着。那样,也能得到那些女人扔过来的好吃的。

  有一回,有一个女人冲他怀里扔过来一块水果糖,打开来一看,里面包裹的不是平常吃的糖块,而是一枚金灿灿的耳坠儿。

  当时,杨家九少爷并不知道那是啥意思。

  后来,日本投降以后,有消息说日本鬼子侵略中国时,从韩国、菲律宾、新加坡等不同的国家抢来大批良家女子充当慰安妇。

  杨家九少爷这才恍然大悟,感情那个扔耳坠的女人,是想通过他这个戴眼镜、有学问的人,让他帮她送一封家书啊,那个金耳坠就是酬劳。

  只可惜,杨家九少爷当时只会背些之乎者也的八股文,糖纸上密密麻麻地写着小蝌蚪一样的“洋文”字,他一个都不认识,所以随手就给扔了。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