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他一大碗麻辣烫——评《幸好,他们死在书里》

  • A+
所属分类:小说月刊2014年

麻辣烫这种菜品有一个特点:不论是肉是菜,是粉是虾,都能放到一个锅里煮。煮出来的味道既能吃出秘方底料的统一滋味,也不失每道食材的各中原味。

  吃到口中,舌头被麻椒刺激得如同梦幻般麻痹,嘴唇被辣椒搞得红里透紫,虽然菜式有汤有水,吃的过程却犹如干柴烈火。每嚼一口金针蘑,都听得见口中咯吱作响,每喝一口汤,都觉得出滋心润胃。

  吃过之后,汗水润湿了后背,鼻涕擤满了餐巾纸,回过神来,不禁大呼过瘾。读过王小山的《幸好,他们死在书里》正如同食入一大碗麻辣烫。

  王小山这碗麻辣烫与普通的麻辣烫还不一样。因为这里面凝聚了不同朝代,不同空间的食材。

  从东汉,到宋朝,再到唐朝,最后到清朝,每个时代的神材仙料都请了过来;从三国到水浒,从西游到红楼,每本名著中的英雄模范也都汇聚一堂。单说这热闹劲儿,就是一般麻辣烫比不了的。

  说到这儿,可能很多朋友会想起侯宝林大师的相声《关公战秦琼》或是黄易的长篇小说《寻秦记》,亦或者是TVB的电视剧《回到三国》等等。

  没错,这些都是穿越题材作品,但我觉得借助时光机或时光隧道等载具或媒介的穿越来得都不尽自然,因为这其中首先要虚构一种幻想中的机器或超自然现象,也显得不够直接。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就更潇洒,直接让人物们活在同一个社会背景,再让他们产生交集,添加直接联系,像父子、从属关系什么的……

  听起来有点像什么“明星大乱斗”“拳皇对街霸”这样异想天开的杂烩作品,乍一看有点混乱,但也正印证了一句话: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这样的穿越才具备更多的可能性,也有发展更多叫人瞠目剧情的基础。

  要说这麻辣烫,底料是重中之重,每家店都有自己独特的底料配方,因此也就有了各种品牌。王小山的配方跟别人又不一样了,要让我这位食客品评一下,这配方至少有三味药,那就是想象力+逻辑关系+讽刺暗喻。

  我们了解一位厨师,首先要知道这位厨师的职业前缀——是西餐厨师还是中餐厨师,是烘焙师还是面点师,是川菜拿手还是鲁菜精通。

  那么王小山这位厨师,只要读书前面对他本人的介绍,就会看到“知名网友”“公知”“媒体人”等符号。

  这样的人,骨子里生长着强烈的表达欲望,但由于现实束缚,他们熟练掌握了用幽默表达愤怒,所以不管到什么时候他们的配方里一定会有讽刺,有暗喻,有指桑骂槐,有借古论今。

  再看逻辑关系这一层,知道四大名著的人很多,但对这四本书全部熟读甚至倒背如流的却少之又少。正如很多数学公式一样,如果不能熟到透,也就不能灵活运用。

  王小山是学中文的,这四本书对他来讲应该如数家珍,随意拆分组合也不算难。

  难能可贵的就在这逻辑关系和表达方向上,该书不论怎么张冠李戴,你都能看出个中趣味。不仅在逻辑上能说得过去,而且还能起到宣泄情绪的作用。当然,除了逻辑关系拿捏得准外,也离不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有人说想象力就是作家的生命力,我很赞同。把老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抽离出来重新组成新故事,还得让故事好看、有趣。想达到这一点,至少需要三个层次的想象力。

  第一层次很简单,就是要想到把谁和谁组合到一起;第二层次是要想组合到一起的人物发生怎样的故事;第三层也就是最高层次,要让故事拥有内涵——没错,内涵,你懂的。也就是小学语文课中提到的中心思想,也就是一个故事的深层含义。

  说实话,我读该书时,很多故事都没有看明白王小山暗讽的是哪个现实情况。但是看不懂也就看不懂了,看着有意思也就够了。

  总不能让每个吃麻辣烫的人都知道全部配方吧?知道有油盐酱醋就够了,对于食客来说,好吃才最重要。

  可话说回来,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吃麻辣烫的。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