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与文学意味

  • A+
所属分类:小说月刊2015年

我第一次阅读《好牛》这篇小小说作品时,便记住了作者黄建国的名字。
  在千把字的篇幅里,作者或许觉得描写牛和豹子的遭遇战太过铺张或易于写实,仅让主人公打盹过后见到的场景是:“牛豹对峙”,而“豹子咽喉处有一个窟窿,汩汩往外冒血,牛的眼睛布满血丝。”
  作者隐去了血腥的过程,撩拨的是读者的解读欲望。作品并没有因此而戛然止住,留下一阔大的想象空间供读者猜谜,而是安排这头牛的头上一度冒出了一个神奇的光环。
  令主人公陶醉无比的“好牛”踏着夕阳归来,蓦然间看见已经挂在墙壁上的豹皮时,顷刻间掉头鼠窜,以至于一头撞在石头上毙命。
  “牛走进院子,仰头叫了一声。牛在仰头之际,看见了挂在墙上的豹皮。牛发出一声低沉的鼻息,突然扭头突奔。牛没有看见石头,牛头碰在石头上,牛轰然倒地死了。”
  这一情节的设置相当精彩,作为胜利者的牛,为什么依然还这么恐惧失去生命的豹子?
  刚刚过去的那场搏斗,究竟给牛留下了什么样的记忆?于是小说的意味弥漫出来了:关于人性、动物性的思考便会在读者的脑海里氤氲而起。
  长期以来,囿于小小说作品的承载量问题,一直影响着掌握主流话语权的人对此给予积极评价,小小说似乎成了文学入门练笔的代言词。众多小小说写作者为创作出“思想内涵与艺术形式”兼具的作品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数年过去,盘点当代小小说创作,能真正体现“以小见大”“微言大义”的经典小小说,早已不再是凤毛麟角,那些精妙绝伦的作品多被读者耳熟能详。
  继《好牛》之后,黄建国创作出了“梅庄”系列,其中《谁先看见村庄》更是令人过目不忘的杰作,一经发表便在小小说读写领域产生了轰动效应。
  该篇的主题一点儿也不回避社会重大题材中的热点问题,让一双打工妹从繁华南国归来面对自己的故乡时,通过迟疑的脚步和迷乱的目光,进行瞬间的心灵拷问,借此激荡出生活大潮中斑驳炫目的浪花。
  《谁先看见村庄》立意深远,人物形象富有复杂内涵,尤其把主人公那种欲说还休的忐忑心情,刻画得细腻到位。
  作者的创作情绪丰沛饱满,始终洋溢着对弱势群体的善意理解和体恤尊重。
  这种结构类似唐诗“近乡情更怯”,可姑娘们究意“怯”什么呢?作者在结尾时刻画得不露声色:她们擦啊,抹啊,脸上已麻麻的,只是不知道此时自己脸的样子。她们互相看也看不清,因为太阳早已经熄灭了。她们想着这么一弄她们的脸就会恢复本色了。
  著名编辑家寇云峰说:语言表述能力既是先天的,又是可以自觉追求、炼字炼意的。黄建国的小小说名篇《谁先看见村庄》,处处闪烁着语言的灵光:“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她们唱歌,她们的歌声一高一低,在沟川里被凌厉的风撕扯得七零八落……“呀,天都黑了,咱们快爬吧,看谁先看见村庄……黑夜像汹涌的黑水淹没了她们。
  作者用精致细腻的语言营造特定氛围,具有极为丰富的情绪张力和心理冲击力。
  在新世纪的初始几年时间里,黄建国一鼓作气地写出了数十篇独具特色的精短佳作,并在2003年的首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评选中摘取桂冠。
  评审认为:黄建国小小说语言精美,极见功力,尤其是心理描写和对话的运用,扩展了生活的空间,并给读者留有想象的余地。
  黄建国的小小说是对人生、社会与民族性格深入思考的结晶。他的作品立意深远,并能充分调动与题材相适应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小小说作家中有不可替代性。
  黄建国在随笔里写道:小小说作为一种独立文体,用一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喻,它就像针孔摄像头,能把生活中最细微、最隐秘、最柔软的东西捕捉到。所以,小小说应该,也必定是生动的,独特的。
  这是小小说的优势,也是它受到读者大众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创作者如果不能正确把握,其作品就有仅仅流于故事的可能。故事可以到趣味为止,或离奇惊险,或曲折多变,或出人意料,或巧设结局,等等。
  对故事而言,这些也就够了。但小说到这里并没有完成,因为小说必须有意味。
  意味涵盖趣味,除了使人愉快、有吸引力、使人感到有意思之外,还包含有寻味、激发人的想象等更为丰富的内容。意味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应有之义,是各种艺术形式的基本品格。
  黄建国在中短篇、诗歌、散文创作中均有不俗成就,在“客串”小小说写作上,以自己明晰的认识进行着得心应手的实践。
  《谁先看见村庄》《教育诗》《好牛》等篇什流传甚广,可以看作是黄建国对小小说写作的一种贡献。
  简单的人物,简单的情节,在看似琐细的生活中逐渐展现人物的性格。黄建国熟悉农村、农民,因此能够准确地把握当代农民的真实心理。
  他的作品深入到民族的深层次文化心理中去,传达思想及生命的细微之处,重趣味,更重意味,即“意味涵盖趣味”。
见微知著与文学意味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