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十里,声声惊人

  • A+
所属分类:小说月刊2011年

发表于《收获》杂志2009年第六期的莫言长篇新作《蛙》里,这个“蛙”,紧紧关联着那个“娃”。蛙有着旺盛的生殖能力,犹如过去一个时期的民间。

  在提倡有人有世界的时代,“蛙声”随处可听可闻,忽然,同样因为某个自上而下的声音,嘹亮的啼哭嘎然而止。由此,莫言反映计划生育的长篇新作《蛙》犹如一幅笔触刚硬而又不乏温柔的油画徐徐展开。

  莫言的写作——尤其是长篇,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泥沙俱下的,莫言在看似无节制的语言狂欢背后,隐藏着的机巧构思有时就被这一评价遮掩了。《蛙》这部长篇让我再次享受到莫言烹制的语言盛宴时,还让我品味到莫言在结构小说方面的缜密心思。

  为什么“蛙”与“娃”同音?为什么婴儿刚出母腹时哭声与蛙的叫声十分相似?为什么我们东北乡的泥娃娃塑像中,有许多怀抱着一只蛙?为什么人类的始祖叫女娲?“娲”与“蛙”同音,这说明人类的始祖是一只大母蛙,这说明人类就是由蛙进化而来,那种人由猿进化而来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

  这是姑姑对“我”说的一段话。可以说是莫言让小说最主要的人物“姑姑”解释了“蛙”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仅仅如此,自然是远远不够的,“蛙”和“娃”的联系多少会显得牵强。莫言还通过其他许多情节、细节强化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为了计划生育将无数“娃”阻挡在人世大门之外的姑姑,在宣布退休那晚喝醉了,回家路上,误入一片洼地,被无数青蛙包围、袭击。

  “那天晚上的蛙叫声里,有一种怨恨,一种委屈,仿佛是无数受了伤害的婴儿的精灵在发出控诉。”这时候,蛙和娃,通过姑姑的幻觉,打通了内在联系。

  在万分危急之中,姑姑狼狈万分地跑到桥上,遇上了郝大手。郝大手是高密东北乡捏泥娃娃的高手,当时的郝大手“坐在小桥中央,手里团弄着一块银光闪闪的东西——后来才知道,他团弄的是一块泥巴。制作月光娃娃,必用月光泥巴。”姑姑被救下后,最终嫁给了郝大手。这其实是姑姑试图自救所作出的努力。

  “蛙”和“娃”在小说中还有许许多多关联,比如,大门前放置着巨大牛蛙塑像的牛蛙养殖场,干的却是替人借腹生“娃”的勾当。除此之外,和“蛙”相关的意象总是有意无意地出现在文本中,比如叙述者“我”的笔名是蝌蚪,比如县里的文学刊物名字叫“蛙呜”。很难说这些细节有着多少微言大义,但它们确实共同构成了文本的背景:众蛙喧哗。

  《蛙》最主要的人物是莫言曾在多部作品中提及的乡村医生姑姑。姑姑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她为此耗费体力和心机,强制有了小孩的男人结扎,“搜捕”生过小孩又怀孕了的女人,王仁美、王胆,都因她而死,但姑姑也是一名妇科医生,有着医生的良知和本能。

  两种身份在姑姑身上的冲撞形成了姑姑复杂的性格。对这一点儿体现得最鲜明的当属姑姑率领小狮子水上追捕王胆那一大段。眼看姑姑所乘的机船就要追上王胆乘坐的木筏,不会凫水的小狮子突然向王胆所在的木筏跳去,结果落入水中,慌得大家慌忙施救。小狮子刚被救上船,机船又熄火了,驾驶机船的是姑姑的忠实追随者秦河,他满头大汗地一遍遍发动着机器。

  这样一来,王胆就赢得了时间,可以生下孩子了。这个孩子在肚子里是不合法的,可一旦生出来,就是共和国的公民,就该受到保护了。姑姑自然洞悉了小狮子和秦河的用心,气得暴跳如雷。可是跳了一阵子,突然冷静下来:

  她脸上浮现出一种悲凉的笑容。一线阳光从云层中射出,照着姑姑的脸,也照着浊浪滚滚的河面,使姑姑像一个末路的英雄。她坐在船舷上,低声对秦河说:别装了,都别装了。

  秦河怔了一下,重新发动了机船追上去。在这过程中,姑姑“时而低眉垂眼,时而咧嘴一笑”,没有生过孩子的四十七岁的姑姑想的是什么?机船终于赶上木筏,木筏上的王胆正在分娩,姑姑想要跳上木筏,可王胆的丈夫陈鼻摸出一把刀,凶神恶煞地说,要姑姑把魔爪缩回去。

  这时候姑姑说了一句话:

  “这不是魔爪,这是一只妇产科医生的手。”虽然王胆还是因为体力耗损严重和失血过多死了,但孩子存活了下来。在最后一部分的剧本里,姑姑告诉蝌蚪,王胆临死前对她说了一句话,

  “姑姑,谢谢您救了我的孩子”,因为这句话,姑姑才能“安心地去死”。

  如前文所说,姑姑晚年试图自救,但是,如果以为莫言玩的是“罪与罚”式的犯错和救赎的老路子,那就错了。晚年的姑姑在努力寻求自我良心安宁的同时,对孩子的态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她为了蝌蚪有一个孩子,不惜谎称陈眉生下的孩子是蝌蚪的妻子小狮子生的。这让姑姑的形象变得格外复杂。

  我阅读后的感觉是,在《蛙》里有着三个“姑姑”,一个是蝌蚪给杉谷义人信件里提到的现实中的姑姑,一个是小说里的姑姑,还有一个是小说末尾剧本里的姑姑。三个姑姑有重复,有不同,彼此的面孔交织着,呈现出当下文学世界里一个极其醒目的“姑姑”形象。

  行文至此,我才恍然觉出自己的挂一漏万,面对《蛙》,要说的话太多,一旦说出,反倒遮蔽了许多想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莫言的高明之处:既是莫言,也就让你无法言说。这部情节不算复杂,但构思精巧的作品,让我再次感到了阅读莫言的快乐。多说无益,不如用莫言自己的话来概括我对这部小说的最强烈的阅读感受吧,那就是小说的最后一句:“犹如喷泉!”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