舛误

  • A+
所属分类:小小说月刊2015年

宋初书坛,王著独步一时,极善用笔,楷、行、草兼工,且精临摹,擅双钩。惜其没有留下带其本款的作品,墨迹、摹本或刻本,都没有,他书法的真实水平,也就无从考究了。
  稍后的一些典籍里,却有对他书法及其逸事的记载,还是颇受推崇的。黄庭坚虽然说过“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这样的话,但当他看到王著补智永《千字文》残字时,又不得不承认:“绝妙同时,极善用笔。”陶宗仪是元末书法理论家,想来他是看到过王著的墨迹的,他在《书史会要》中说:“王著笔法圆劲,不减徐浩,其所书《乐毅论》学虞永兴,可抗行也。”
  南宋的陈槱在其笔记《负暄野录》里,对王著更是不惜赞美之词。他云:“中都习书诰赦者,悉规仿著字,谓之‘小王书’,亦曰院体,言翰林院所尚也。”
  当时的情形,不说在民间,只说在京城,在朝堂上下,在文人最集中的翰林院,王著的书法成了大家争相摹写的范本。临写王著书法,成了一种时尚,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尤其在翰林院,哪—个人不去临习王著书法,而是另辟蹊径去学什么秦篆汉隶,或者唐楷,马上就有人白眼相加,把你看成怪物,指责你,疏远你,甚至半夜砸你的黑砖头。
  或许,陈槱所记的,并不虚妄,而是当时现状的实录。
  细细地推究,这种现象完全是有可能发生过的。其主要原因显而易见,在以下文字的叙述中,读者慢慢地就可以领略到了。
  叙述没有铺开之前,我得先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因为王著的故事大都与这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著名皇帝宋太宗。宋太宗酷爱书法。作为大宋朝的第二代皇帝,其时国内百废待兴,边境时有狼烟,有多少军国大事亟须去治理,而皇帝却在那儿大玩书法这样的雕虫小技,朝中未免有说闲话的。
  开始,宋太宗心理也是有障碍的。但是,他很快就给自己找到了一个继续热爱书法的理论基础,而且这一基础坚如磐石。那一天早朝,太宗让内臣抱来几十轴装裱好的书法作品。他拍拍这些作品,对众位大臣说:“朕退朝以后,一点儿都不敢虚度光阴,读书之外,还要练一点儿书法。”
  众大臣齐呼:“万岁!”
  太宗又拍拍那十几轴书法作品,继续说:“朕早年留意于草书,最近,忽然又醉心于飞白书了。”
  众大臣齐呼:“恭贺圣上!”
  太宗笑了笑,猛然提高了声音:“书法一道,虽非帝王事业,但不胜于沉湎声色犬马中百倍吗?”
  大臣们一起跪拜在地,高呼:“圣上文武全才!”
  退朝时,宋太宗把那装裱好的几十轴飞白书法作品全赏赐给了众位大臣。众位大臣皆大欢喜。宋太宗的心理障碍也解除了。
  太平兴国六年,宋太宗在朝廷设置御书院。王著是第一个被召入御书院的书法家。那一天,王著真是风光极了。宋太宗召来了所有在京的文武大臣,当着这些文武大臣的面,亲自为王著佩上了象征着极大荣誉的绯银鱼袋,并下旨赏赐给王著10万铜钱,补为翰林待诏兼御书院祗候。
  王著站在朝堂之上,满脸涨得通红,连他自己都觉得,这一切来得都太过突然了。
  散朝后,大臣们回到家中,纷纷把孩子叫到跟前,叮嘱他们一定要练好书法,将来像王著一样光耀门庭。那一个时期,汴京的大街小巷都在谈论王著和书法。
  王著当了御用书法家以后,他只有一件事可做,就是等待宋太宗的召见,然后陪太宗皇帝操练书法。太宗皇帝召唤王著,大都在夜里,审批奏章疲倦了,就拿书法活动一下筋骨。因此,王著和另一个叫吕文仲的翰林侍读就得常常轮流宿于禁中。
  一般是这样的:宋太宗要挥毫了,先让中使在内东门北边的一个较为偏僻的小殿内,备好笔墨纸砚,点燃胳膊粗的蜡烛,然后把王著喊来,让他当着太宗的面表演,就挥毫过程中太宗所想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有时探讨得高兴了,时间就过得很快,太宗肚子有些饿了,他会让中使吩咐御厨搞俩小菜,再弄一壶好酒,若有兴致,还会喊一两个宫女,弹上一曲箜篌,君臣二人整几口。
  慢慢地,很多大臣都听说了王著所受到的这种特殊的宠幸,再碰见王著时,眼睛里就多出了一些特殊的内容。
  而这些,王著却浑然不知。
  过了一段时间,王著见宋太宗痴迷于飞白书,觉得这终非学书正道,就劝太宗改学二王书法。宋太宗笑着接受了,开始练王羲之。练了一阵子,太宗自觉满意,挑了一幅让中使王仁睿拿给王著看,王著却说:“没把握好。”过几天,又拿给王著看,王著仍说:“没把握好。”王仁睿不干了,掉下了脸子,问王著是什么意思。王著叹了口气,说:“圣上刚练羲之书法,就骤然夸好,圣上还会用心练吗?”王仁睿回去把话学给了宋太宗,宋太宗颇有几分不悦:“这个王著,真要朕做一个书法家吗?”
  王仁睿狠狠地说:“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
  宋太宗摆摆手,说:“下去吧。”
  不久,宋太宗下了一道圣旨,命王著甄选内府所藏历代帝王、名臣、书家等墨迹作品,刊印10册法帖行世。消息传出,满朝大臣,无论京官或是地方官,纷纷上书,称此为亘古未见之大业,文化之盛事。
  王著历时二年,耗尽心血,总算把目录体例编写好了。太宗却嫌分量不够,不满意。随又下诏,让王著携带圣旨,到荆湖、袁州、潭州、升州等地遍寻历代墨迹,以充实法帖内容。等到淳化三年法帖问世,六年已经过去,王著俨然一干瘦小老头了。
  太宗大喜,赐名《淳化阁帖》,挑选数十套分赏两府大臣。
  数天后,有奏章送抵太宗案头。奏章列举了《淳化阁帖》诸多舛误,云:阁帖共420帖,有116帖属“伪帖”;共收录102人,有十余人朝代谬误,琅琊王氏弟子17人,辈分混淆,伦次不清;更为可笑的是,很多书家的名字都搞错了,例如卷三中的“王昙”、“孔琳”实系“王昙首”、“孔琳之”之误。
  太宗览过奏章,悄悄地压了。让人把王著召来,私下里训斥了几句,说王著辜负了他的厚望。尔尔。
  王著受不了了,痛哭一场,去酒馆喝得大醉,糊糊涂涂说了一些对太宗不敬的话。
  这下,王著戳了马蜂窝。隔一天,弹劾他的折子雪片似的飞向朝廷。
  “王著是国家罪人,花巨资出了一套伪阁帖,贻害无穷,当革职抄家。”
  “王著不学无术,蛊惑圣上,应削职为民。”
  “王著诋毁天子,意图谋反,按律应贬窜南海。”
  宋太宗看奏章看得眼睛都花了,他把奏章一一掷于地上,叹一声道:“这些人想干什么?王著不过一介书生,能犯多大的错啊?”
  选自《小小说选刊》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