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金算盘

  • A+
所属分类:小小说月刊2014年

晋阳人于世逵,天资聪颖,记忆力过人。私塾求学时,同窗学友尚未读完一句,世逵已目过数行。学友读数行,于世逵已熟记,背诵流利。于世逵还精通算盘,左右手同时戏珠,十指灵动,仿佛弹琴。或左手加右手减,或左手乘右手除,一遍而过,正算逆算均验证无误。先生预言:此生前途无量,必中状元。

  然,于世逵仅中秀才,便弃文从商。影响他的人,乃晋阳富豪陶树楷。

  陶公慕于世逵才智,年薪百金,雇于世逵当账房先生。于世逵家贫,母染眼疾,急需求医拿药。前年赶考,陶公曾出银资助,于世逵念其恩德,遂应允。

  于世逵不甘寄人篱下,来往账目格外留意。陶公也无意遮掩,进货渠道、价格、销货场地、售价,于世逵均刻入脑中。于世逵发现,从江浙等地大量收购茶叶、丝绸,运往内蒙古、新疆,换来皮货、骏马、冻肉,一来一往,大有赚头。不算经营票号,仅茶叶、丝绸两项,陶公年赢利就达60万两银子。

  岁末,于世逵向陶公请辞。

  陶公早已窥破,拿话激他:“自当老板,有本金乎?”

  于世逵深鞠一躬:“请陶爷开恩,将余薪还我作本。”

  陶公捋髯笑道:“余薪一文不少,按票号利息,我再借给你一千两银子。”

  于世逵感激,再鞠一躬,仰脸垂泪:“陶爷胸怀,吾所不及也。”

  临别时,陶公允许他携走了那把特制的多出五排珠子的枣木算盘。

  次年,于世逵拉表弟随行,选最近路径,尝试着将湖北竹溪的茶砖、房县的布帛运往内蒙古销售。生面孔、小本生意,尽管他把兑换价压到最低,牧民们对他仍缺乏信任。被逼无奈之下,于世逵只得将货物处理给当地的商号,以货易货宣告失败。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年终算账,除去本钱,仅够偿还陶爷票号的利息。

  于世逵困窘,立在陶爷面前自觉矮了一头。

  陶公笑笑,没有逼他还债,随口冒了一句:“联手商号,合作共赢。”

  于世逵夜半深思,方品出味来。

  第二年,于世逵依法炮制,同当地的商号联手做买卖,进展果然顺利:五块茶砖换得一匹马,一尺蓝布换得一张羊皮。上千匹高头大马,两千张上好的羊皮,若能在张家口售出,准能赚万两银子。岂料,半路遭匪抢劫。幸亏表弟身怀功夫,抢出百十匹马、三百张羊皮,总算没有亏本。

  于世逵无颜,立在陶爷面前欲寻地缝隐身。

  “世道不太平,借势才能生存。”陶公笑笑,借款仍挂账上。

  静心细想,于世逵咂出味来。

  第三年,于世逵改做军粮生意。从河北、山西筹得粮食,雇车马送往甘肃、宁夏边防。边防守官不付现银,只给盐引,凭盐引到运城潞盐处领取食盐,一引可兑盐二百斤。于世逵得盐引一百六十八支。当时市价,一斤盐半两银子,如能全部兑换,收益大为可观。哪承想,持引取盐者甚众,盐官定下规矩:盐商拿引换号,一个号只能领盐一引。于世逵不懂行贿,苦等六十多天,才得三十引食盐。

  于世逵在灯下算账,辛苦一年,竟赔了本钱,气恼至极,举起算盘摔在地上。枣木框断了一角,算珠喷出,滚了一地。

  于世逵无颜再见陶爷,闭门不出,忧心忡忡。他越思越悔,越悔越愁,解下裤带欲寻梁上吊。恰陶公来访,推门疾救,骂他命贱。

  于世逵痛哭:“千两银子,三载未偿,有何颜面示人?”

  陶公笑曰:“算盘归我,旧账勾销。”陶公深知于世逵极要面子,象征性取走了缺角的枣木算盘,顶了千余两银子及利息。

  于世逵跪地叩头:“知吾者,陶爷也。”

  觑见桌上的盐引,陶公点他:“利益均沾,盐引才是银子。”

  于世逵沉思默想,终于回过味来。

  元宵节毕,于世逵带盐引上路,拿出半数盐引打通关节,终于从盐官手中兑得食盐,在指定的区域销售,渐渐有了积蓄。门路越走越熟,生意越做越大。二十年后,于世逵成了晋阳城名气最大的盐商。

  19世纪末,义和团、小刀会红红火火。富豪陶树楷遍布各地的票号、商行遭劫,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于世逵闻讯,出资万金,赎回那把缺角并打了补丁的枣木算盘。沐浴更衣,燃香上供,恭恭敬敬将枣木算盘供在关老爷面前。于世逵将两子一女叫到供桌前,讲述了枣木算盘的前前后后,跷起拇指称赞:“陶爷,大义也!”自此,万金算盘成了于家的传世之宝。

  选自《开封日报》万金算盘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