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宝

  • A+
所属分类:小小说月刊2014年

提起张云羲,在古城很少有人不知道的。老先生的书法远溯“二王”,中取颜、柳,后习王铎、郑燮、何绍基,博采众长又自成一体,用笔遒劲洒脱,取势恣肆雄浑,结体严谨奇崛,章法错落有致,二十岁就已有“古城秀笔”之誉。可他不求闻达,淡于浮名,一直以教学授馆为生;时下已七十有三,身体还算硬朗;平时很少外出走动,只喜在家中种花草、读诗书。

  这次贺知县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刘师爷去求几幅张云羲的墨宝。

  这差事还真让刘师爷作了难。若换作其他人的字都好说,就是省里、京城哪位大名家的字,刘师爷也能想办法弄回几幅来。可这位张云羲的字从来不卖,哪怕你搬座金山银山,照样会被拒之门外。还有,张云羲赠字从来不看来人的身份,越是达官贵人去求字越可能碰钉子;有时求字之人穷困潦倒,他反倒会挥毫泼墨,慷慨相赠。

  难归难,知县大人交办的差事又不能不办。刘师爷没有直接去找张老先生碰钉子、讨没趣,而是在城里大大小小经营字画的店铺里转悠,什么翰墨轩、古香斋,刘师爷都逛了个遍。店铺里挂有张云羲墨宝的倒是有那么几家,可是老板们却是众口一词:“张老先生的墨宝是本店的门面,再说了,是向老先生保证过的,绝不会拿他的字去卖钱,所以断不能卖。”

  一晃几日过去了,刘师爷向贺知县诉苦:“求张云羲的字和求东海夜明珠没什么区别,几乎是磨破了嘴皮子,也没能……”

  贺知县笑了:“真比求东海夜明珠还难?你看我这里怎么已有了两幅?”说着贺知县取出两幅画轴。

  见刘师爷惊奇地瞪着两眼,贺知县又笑了:“现在你就和我一起去见见老先生。”刘师爷赶紧冲外面喊了声:“备轿。”

  贺知县却道:“不,步行。”

  张老先生住在城西。几间草屋,一个小院。

  贺知县推开院门,见一位老人须发皆自,急忙屈身行礼。

  寒暄几句之后,贺知县道:“先生的贤名誉满古城,在下十分敬重。此次受京城石大人之托,专程来拜见先生。您有何吩咐只管讲。”

  贺知县所说的“京城石大人”指的是朝中的石松亭石大人,贺知县原是石松亭的门生。且说石松亭年幼时家境贫寒,而张云羲当时是他的老师,不仅教他读书识字、吟诗作赋,还曾在生活上给了他不少帮助。石松亭自幼聪明,且读书刻苦,后来高中榜首入朝为官,仕途一直顺畅,直至显位。石松亭飞黄腾达了,自然忘不了恩师张云羲。以前曾多次差人或写书信问老先生有何困难、需要什么帮助,可张老先生总是那么一句话,生活得很好,没啥困难也没啥需要。这次贺知县来古城赴任之前,专程拜望过石松亭。贺知县知道石松亭的老家就在古城,就问他在老家可有什么事情要办。石松亭说:“家中亲人都已不需挂心。只是有一位恩师,至今仍很贫苦,一直过意不去。这些年,家乡亲友故旧都或多或少有事求我帮助过,只有这位恩师从没有让我办过一丁点儿的事情。此次你去古城,能关照些最好。”有了石松亭这番话,贺知县自然尽力。

  张老先生的回答在贺知县的意料之中。

  “上岁数了,饭量也减了,一天有一斤面熬粥、烙饼足可以充饥,别无他求。”

  贺知县叹气。

  少顷,贺知县道:“近日来,找先生求字的可比先前多些?”

  张老先生手拂胡须回答:“近年来眼也花了,手握笔时也总是颤抖,可还总是有人为求字而找上门来。说来也怪,这些日子登门求字的比以往要多些。”

  贺知县忽然哈哈大笑起来:“那是因为在下在求先生的字。先生是心如清水,无欲无求,可能做到像先生这样的天下能有多少?古城能有多少?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能得到本县关照的。他们既知本县深爱先生墨宝,自然倾力投本县所好。不瞒先生讲,本县手上现已有几幅先生的墨宝。这些墨宝已有人正快马加鞭送往京城。我相信很快就会挂在石松亭石大人的书房里。到那个时候,先生的字会在京城成为香饽饽的,来求字的人自然就不一样了,甚至连巡抚道台们都会在先生的书案前排成长队的。先生很快会成为名动京城的一代大师……”

  不久后,贺知县突然想到,应该再去看看张云羲老先生,争相求字的情景一定很热闹的。

  贺知县从缓缓落下的轿子里走出来,他的眼前依然是几间草屋、一个小院。

  紧接着跃入贺知县眼帘的是两个特别醒目的大字:封笔。

  选自《周口日报》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