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墨堂及其他

  • A+
所属分类:小小说月刊2017年

石苍舒是长安人。北宋时长安也叫京兆,一些典籍又多称他是京兆人。
  石苍舒和苏轼多有交游。苏轼在凤翔任签书判官时,往返汴京都要经过长安,去石舒苍家里坐一坐,喝喝茶,说说书法上的闲话。石苍舒书房的斋号叫醉墨堂,苏轼曾为醉墨堂写过一首诗,其中“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两句最为著名,几乎为书法界的方家所熟知。
  起斋号为醉墨堂。一定是有缘故的。缘起应是石苍舒藏有褚河南《雁塔圣教序》真迹。他得到这一墨宝时,曾大醉三日,酒醒后,就叫醉墨堂了。
  文潞公在长安做主帅时,也曾到过醉墨堂几次。文潞公有北宋第一名相的美誉,我想这无非有两点。一是文潞公在宰相的位置上断断续续地坐了五十余年,历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再一点,文潞公的岁数在北宋时期是个神话,一说他活了94岁,仅从这一点说,恐怕北宋宰相中无人能比吧。
  这些都不重要,能来醉墨堂,一多半因为文潞公是书法家,对书法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文潞公的传世书迹,他故籍介休博物馆里存有十六字的楷书拓片。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墨迹《三札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得报帖》《洛口帖》《内翰帖》等,都是行书墨迹。1976年,洛阳伊川县城关镇窑底村西出土《王拱辰墓志》。此志由安焘撰文,苏辙书丹,文彦博篆盖。是文潞公的篆书。由此看来,文潞公书法是各体皆精的了。
  文潞公对自己的书法也颇自负。有一次。文潞公、黄庭坚等人在一起雅集,喝几杯小酒后谈论起了书法。黄庭坚说:“潞公的书法堪与苏灵芝比肩。”
  苏灵芝是谁?唐玄宗时的一个儒生,做过登仕朗、录事、军曹参军一类的小官。他的书法在当时名气很大,几与徐浩齐名,后人甚至把他和李邕、颜真卿并称。苏灵芝一生做的都是比芝麻还小的小官,他书法上的名气,应不是官位高、财大气粗、裙带关系复杂的产物,靠的是书法上的真功夫。
  黄庭坚把潞公的书法与苏灵芝并论,应该是很客观的。
  可潞公不愿意。潞公说:“苏灵芝那叫书法?叫墨猪还差不多!”
  黄庭坚讨了个没趣,默然而退。
  文潞公為何当众办黄庭坚的难看,其动机已经无法查考了。我们只能推测说,文潞公不喜欢别人拿他的书法和苏灵芝之流相比较。
  有关对文潞公书法的评价,除黄庭坚外,南宋的诗人楼钥算一个,他在他的著作《攻娩先生文集》中这样说:“潞公翰墨飞动,使人望而畏之。”一个“畏”字,让人很是费解。书法作品本身有什么让人可害怕的呢?私下想一想,明白了,楼钥有论书兼论其人的意思。
  石苍舒经历了一件事,倒是能给若干年后楼钥的这一理论作一注脚。一天,文潞公来醉墨堂,恰巧苏轼和石苍舒正在赏玩《雁塔圣教序》墨迹。文潞公一见,大呼:“今天真要大饱眼福了!”他把褚河南的墨迹拿在手里,爱玩不已,再也不舍得放下了。
  临别,文潞公恳请说:“借阅墨宝二日,找高手临摹一本,也好时时雅赏。”
  石苍舒竟无言以对。
  过几天,石苍舒接到文潞公的邀请,要他去参加一个酒宴。等他到达地点的时候,看见已经有很多人聚集在那里,多为文潞公的僚属,还有长安的地方官员和文人雅士。石苍舒走进去,除文潞公朝他微笑一下,其他竟无一个人与他打招呼。
  等大家都坐定,文潞公让人呈上两桢法帖,一为《雁塔圣教序》真迹,一为它的临本。文潞公让大家朝前靠靠,指着真迹和临本,说:“今天请诸位来,就是让你们鉴别一下这两本法帖哪一本是真的。”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又去看那两本法帖,一起指着《雁塔圣教序》的临本,喊:“这一本是真迹无疑!”
  石苍舒吃惊地看着大家,他眼前晃动着无数张圆圆的嘴巴,自始至终,他呆呆地站在一旁,没能插上一句话。酒宴结束时,文潞公笑着问他:“苍舒有何感想?”
  他苦苦一笑,说:“苍舒今天才知道穷书生的孤寒啊。”
  回到醉墨堂,一连几天,石苍舒的思绪都无法从那场酒宴上收回来,人们为什么都要指假为真呢?后来他想通了,这些人或者有求于文潞公,或者摄于文潞公的权势,他们心理上对文潞公有着一种畏惧。
  或者说,是文潞公这个人叫他们害怕。
  在文潞公身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文潞公和狄青是同乡。狄青在定州做行营副总管时,文潞公曾派门客找他办过事,结果没能令文潞公满意,算是得罪了文潞公。文潞公便记在了心里,底下发狠话道:“走着瞧吧,让你有好果子吃!”
  狄青因战功显赫来京城做了枢密使后,就大加犒赏士卒。士卒们得了衣物粮食,铜钱布帛,走在大街上,见人就炫耀说:“狄家爷爷赏给的。”
  文潞公听说了这件事,就去见宋仁宗。仁宗坐不住了。士卒眼里只有狄青,没有朝廷,太可怕了!文潞公趁机进言说:“先把狄青的枢密使职务撤掉,再把他撵出京城算了。”
  仁宗又踌躇起来,狄青对赵家有大功劳啊!
  第二天,仁宗召见狄青,委婉地告诉他,朝廷有想让他离开京城。去出任两镇节度使的意思。
  狄青感到很突然。狄青说:“陛下,臣近日无功,却突然被授予两镇节度使;也没有什么过错,却凭空要被赶出京城,臣不明白什么意思。”
  仁宗沉思良久,没有再说什么。
  隔一日,文潞公再来见仁宗,问起狄青的事。仁宗说:“这两天我前后想了很多有关狄青的事,总觉得他是一个忠臣。”
  文潞公冷笑,说:“太祖难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是下面士卒逼他黄袍加身,才致使有陈桥之变啊!”
  这一下子戳住了宋仁宗的痛处,他默然无语了。
  自仁宗召见后,狄青心下一直惴惴不安,他就来找文潞公问个究竟,问一下这个宰相同乡前两天仁宗想让他外出任两镇节度使到底船弯在哪里。文潞公紧紧盯着狄青的眼睛,带着很亲近的神色说:“没有别的原因,是朝廷怀疑你了。”
  狄青不解,问:“怀疑我什么?”
  文潞公放低了声音,说:“怕你再来一次黄袍加身。”
  就是这一句话击垮了狄青,他满脸的惊慌恐怖,醉了一般接连倒退,险些被门槛绊跌在地上。
  不久,狄青以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护国军节使一长溜的头衔出任陈州。
  文潞公没有放过他。狄青在陈州任上,文潞公每个月两次不定时派中使去所谓的抚问他。每当听说中使要来陈州了,狄青都是惶恐焦躁,惊疑终日。次年,狄青病死在陈州。
  后来的史书上说,狄青的死,都是文潞公的计谋。这样的人,够阴狠的了,有谁与他处事不感到可怕呢?回过头再来读楼钥的“使人望而畏之”一语,也就不难理解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