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年

  • A+
所属分类:小说月刊2015年

刘永飞:河南柘城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作品散见于《北京文学》《四川文学》等全国100多家报章杂志,有作品被《小说选刊》《读者》等刊物转载。《会上楼的牛仔裤》获第七届全国微型小说一等奖,出版有小说集《忧伤的歌谣》《刺客》《会上楼的牛仔裤》《大人都是灰太狼》等。现居上海。
  
  快过年了,老胡决定去城里躲躲,可想起自己有家不能待,不觉心头五味杂陈,但更多的是埋怨,埋怨胡文华不会做人。
  二十年前,老胡的儿子胡文华和同村的郭道明,一同考进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又都以优异的成绩留在省城。后来,胡文华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了刑侦支队的支队长,郭道明则以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八面玲珑的处世本领给厅领导当了秘书。
  在老百姓心中,公安局是个最大的部门。所以,他们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乃至当地的父母官遇到个难事儿或“诉求”,总喜欢进省城 “活动活动”。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进城的目标有了变化,准确地说都奔郭道明而去,因为他们知道,郭道明会办事儿、能办事儿、能办成事儿。
  从省城回来的人都对郭道明赞不绝口,说什么人还没到,警车已到车站接了,送到宾馆好吃好喝不说,回来还给你带上好烟好酒。至于胡文华,大家多是过其家门而不入。这样讲并不是说胡文华对家乡人不热情,他同样也是一大早去接,不过他骑的是自行车,用他的话说,家离车站近,也就十几分钟的车程。胡文华把人接到家里,亲自下厨,几个热菜几瓶酒,最后是一碗热气腾腾的手擀面。
  席间,来的人开始表达自己的诉求,能办的,胡文华当场应承,不能办的他断然拒绝。准确地说,能办的少,不能办的多,你想呀,要是好办的事儿,谁还大老远地跑省城呢?比如说李家的孩子犯了强奸幼女罪,想让他“活动活动”成一般的强奸罪;比如说张家的孩子“平足”,想让他“活动活动”送去当兵;再比如家乡的父母官是个副职,想让他“活动活动”变成正职,等等,这些他一概拒绝,毫无余地。
  如此一来,他们在家乡人心目中的地位有了高低,他们说:“进省城找道明,好吃好喝事办成;进省城找文华,面条一碗送回家。”
  这些讥讽传到了老胡的耳朵里,他感到无地自容。但最难堪的还是过节日,现在只要逢年过节,郭道明家的门前车水马龙,不仅左邻右舍来“表达心意”,就连乡里、县里的头头脑脑也来,他们每次都是大包小包地往郭家的院子里搬。而胡文华家的大门口从来都是门可罗雀,冷冷清清。
  面对如此,老胡唯一的办法就是躲,逢这些日子能躲多远就躲多远,眼不见心不烦。可有些东西终究是躲不过的,比如郭家人的趾高气扬,比如村人对郭家的阿谀逢迎。这一幕幕和村人对自家的轻视交织在一起,令老胡郁郁寡欢,你说说人家的是个儿,自家的也是个儿,这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这不,年关又近了,老胡决定进城里躲躲,再就是,他决定跟儿子“好好唠唠”。老子进城,儿子、媳妇前后忙碌,他们叮叮当当半天,一大桌丰盛的菜肴上来了,儿子还给他开了一瓶好酒。老胡端着香气四溢的酒杯,脸却是冷的。老胡说,你这些给我吃有啥用?儿子知道父亲话里有话,他抿了一口酒说,我这是孝敬您。老胡对这样的回答很不满意,他说,以后家里来人,别再给人家吃面条了,丢人!
  儿子猛地喝了满满的一杯酒说,面条咋啦,我就是喜欢吃面条,人家请我吃饭,我只点面条,过两天我回请人家还是面条,不怕您笑话,现在单位的人背后都叫我“面条胡”。儿子的话说得有些硬,急得媳妇直踩丈夫的脚。良久,儿子才又叹口气说,爹,我知道您过得憋屈,其实儿子也跟您一样,但请相信儿子,有面条吃的日子才是最踏实的!
  老父亲似乎明白了儿子的话,似乎又不明白,他闷闷地喝酒,酒是好酒,却品不出个滋味儿。
  老胡是黄昏时回到的村子。走进村子,他发现街上站满了人,他正想躲进一条小胡同,却被人们发现了,他们呼啦一下子把他围得水泄不通,个个争先恐后地问他到底咋回事,老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他们啥是咋回事。他们说你刚从省城回来,难道郭道明被查的事儿你不知道?
  啥?老胡此时的表情只能用吃惊来形容,就在此刻,他的手机突然响了一下,是短信的声音,他打开一看,上面只有八个字:“一碗面条,两袖清风!”
躲年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