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文兼具的道义承担

  • A+
所属分类:小说月刊2015年

曾在一年之内发表长篇小说一部,中篇小说十七部,短篇小说二十三篇,外加二十五集的电视连续剧,总字数计在二百万字左右;国内各大纯文学期刊头条几乎被同一个名字占尽。这在中国当代文坛是一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被称为“河北三驾马车”的其中之一——谈歌。那是1996年,谈歌如一股飓风席卷中国文坛,在文坛上掀起一股强有力的“现实主义冲击波”,那一年甚至被评论家们称为“谈歌年”。
  谈歌是个文学多面手,尤擅笔记体,长中短篇,小小说,几乎没有哪一个领域他不去涉猎,每一个领域他又都能应对自如佳作迭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谈歌是属于文学、属于小说的,用一句俗语说,他天生就该吃文学这碗饭。
  上世纪九十年代,小小说这种文体正似一位翩翩少年,通体洋溢着蓬勃的活力,吸引着众多文学新人与文坛老将沉浸其中。冯骥才、何立伟、刘心武、毕淑敏、谈歌等文坛名家皆创作出各具特色的小小说佳作,为小小说的繁荣发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示范倡导作用。
  来自燕赵之地的谈歌,骨子里深受燕赵文化的熏染,为人热情豪爽,性情直率,他的这些性格自然也无可避免地反映到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写农村题材的《桥》《轰动新闻》,还是写富有传统文化味儿的《画家》《还童药店》,还是历史新读的《华容道事件的真相》《永远不服老的黄忠》等,谈歌总是能用最为简洁经济的笔墨来给大家讲述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其笔下的人物或铁骨铮铮大义忘私,如《桥》中老党支部书记,或坚守传统极具文人雅士风骨,如《还童药店》里的药店老板马光。即便是写那些虚伪、追名逐利之徒如《画家》中的画家张涛,写人的愚昧鲁莽与小刁滑如《轰动新闻》中的保正保成,谈歌亦是为了对诸如勇敢、坚强、正义、奉献等种种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反衬与弘扬。
  谈歌为人做事时有魏晋名士的潇洒不羁,谈到文学,却极是虔诚。他曾言:“人性”是需要引导、控制、教化的。当前由于所谓“普世”价值的甚嚣尘上,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美好的价值取向,几近成了迷途羔羊。谈歌的这种民族、文化的忧患意识被他用文字编织进他的小说,在一波三折颇具戏剧色彩的故事载体之上,那种深沉的道义承担尤其让人感怀。
  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小小说《桥》可谓谈歌的小小说代表作。发表后被《小小说选刊》转载,此后入选多种选本,并入选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可以说给谈歌带来了广泛的关注与声誉。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价值观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关于这篇小小说,大加赞誉者有,质疑者也有。有争议才有活力,倒也正说明这篇小小说的生命力之所在。
  《桥》篇幅极短,不足七百字的一篇小小说却把一位老党员老支部书记的光辉形象永远铭刻在读者心头。一场洪水与死神的威胁面前,百十号人要挤过一座窄桥逃生,如果没有有序的疏导,后果也许不堪设想。将要退休的老支部书记,“像一座山”,挺立于风雨与洪水面前,用自己的党性给众人上了最后一课,也给自己的人生交了最后一份答卷。文中,老支部书记共讲了四次话: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老汉冷冷地:“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老汉突然劈手从队伍里拖出一个小伙子,骂道:“你还是个党员吗?你最后一个走!”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可以说,老汉的每一句话都力鼎千钧,少一句都不行。因为正是老汉的这四句话在传递着老汉内心情感的汹涌波涛,也在推动着情节的层层进展,老汉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借助了这极为简洁的四句话。危险面前,一位老党员以自己的镇定来安抚人心,人心摇动之时他又以党支部书记的威严来给予震慑,亲情大义之间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而那股血脉骨肉亲情,让他在最后的关头还是试图把生之希望留给儿子。
  小小说的结尾,父子双双被洪水卷走。对一个家庭来说,这是一个几乎让人无法承受的悲剧结局。但从人性美人生之价值来看,这是一种悲壮的美,感天动地。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谈歌笔下的悲剧却不是撕毁而是建设。老支部书记死了,其精神却长青不死。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的民族都不能少了这种铁骨铮铮的民族脊梁
  此篇小小说进入课堂,让某些老师觉得困惑,其实是他们没能真正领会这篇小小说的精髓。我们让孩子传承的是一种精神,而非效仿某些特殊时刻的特别做法。
  《画家》采用一种对比烘托的手法,一正面一侧面,刻画了两位画家形象。一位站在明处大张旗鼓开画展的画家张涛,西装革履一派清高模样,画展冷清,却自诩为“曲高和寡”;一个站在暗处,外表看去毫无画家儒雅之气的大汉,自称工厂工人,让张涛让利卖画看似一个斤斤计较之人。趾高气扬的老外,是两位画家的纽带。一场意外事故,两位画家的品位之高下毕现。张涛面对老外先是卑躬屈膝,受侮辱之后又毫无反抗能力,只能忍气吞声,关键时刻,大汉的举动不仅维护了同胞的尊严,也维护了画家这一职业的尊严。两位画家,谁更有资格顶起“画家”这一称号,不言自明。
  《还童药店》中的马光老汉,也是一位颇具名士风骨的传统人物形象。一生经历重重波折,练就了宠辱不惊的潇洒风度。两块老友兼上级题字的匾额,他珍藏却不用,临终却交给弟子挂起。一位传统老中医,不卑不亢不趋炎附势,不失为人处世之体统。而弟子建华最终的摘匾,而挂起自己写上去的一块“建华药店”匾额,是否可以视为他对师爷精神品格的一种理解与传承呢?
  谈歌的《灯下闲读》系列,以新的历史意识与眼光来审读经典,亦庄亦谐的文字,让三国红楼水浒这些传统经典迸发出不一样的生命活力来。他一改传统的读史方法,给代代流传的历史注入新解。《华容道事件的真相》《永远不服老的黄忠》等在尊重原有历史的基础上,对人性、人的生存状态加以思考,幽默的文字当中传递出一种哲学与人生况味。这些文字,可视为文化随笔,也可视为笔记体小说的一种新鲜尝试。
  谈歌在小说这种文体里探索精神让人感佩。他的现实主义小说曾在文坛掀起“现实主义冲击波”,他的笔记体则又完全是另一副面孔。燕赵大地上的风土人情,历史故事,民间文化,无不被谈歌采撷成文,其以“绝” 字开头的系列短篇如《绝品》《绝活》《绝情》等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人物,这些人物都有着共同的燕赵文化内核,其间有对人间正气的书写,亦有对陈规陋习的针砭。一贯的简约文风,文白相间的娴熟笔法,使得他的这些笔记体小说具有极强的道义功能,又有着极强的文学欣赏性。在文学的道路上,相信谈歌这驾“马车”还会走得更远,会带给读者更多的惊喜。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