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

  • A+
所属分类:小说月刊2015年

你围在牛粪火旁,百无聊赖的样子。分配到西藏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哨卡,你难免怨天尤人,愁肠百结。白天兵看兵,夜晚数星星,这个叫“雪域孤岛”的地方,毫无生气可言。一簇簇疏落的草茎枯黄粗硬,辐射强烈紫外线的太阳朝升暮落,点缀着难捱的岁月。
  你的思绪只是一条倒流的小河,两个月前的军校生活,总让你濯足在倒映着鸟语花香的碧波里流连忘返。你不愿想象未来,面对现实生活你无法排遣心理上的屏障,编织出彩色的梦幻。就像被哨卡周围皑皑林立的雪峰困住一样,使你无法拔着自己的头发超越过去。
  你懒洋洋地直起腰,被一阵阵吆喝声召唤出来。
  士兵们在雪野里奔跑着,一派散兵状。人群中间,跳跃着一头小兽,连续几天落雪,让这只在哨卡周围时隐时现的红狐狸,终于耐不住饥寒,钻出来觅食了。哨兵一声呐喊,大伙出动了,偌大的雪野成为弱肉强食的场所……
  你看见狐狸在一位士兵的怀中剧烈地喘息着,肚腹起伏得厉害。大伙头上笼罩一团哈气,喊叫着围拢上来,露出胜利者的骄矜。
  当时的直觉告诉你,它简直不是一头小兽,该是美丽的精灵呢!它的眼睛是幽怨的,蠕动的姿态是娇嗔的,红艳艳的毛皮多亮多柔软啊,仿佛一团火焰正在燃烧……
  士兵们击鼓传花般在手中传递着狐狸弱小的身躯。
  “郎个搞起的,一挨它,手上的冻疮就消肿了。”
  “我说川娃儿,别吹壳子啦,它可不是你整天装在衣袋里的那个细妹,有恁乖?”
  刚从哨塔上跑来的是个新兵,脸上早冻得裂开了花,嘴唇的血渍使他不敢大声说话。他把狐狸贴在脸腮上,贪婪地抚摩一会儿,说:“都说狐狸臊,臊狐狸,可我怎么闻到一股甜丝丝的味道?”
  你平静地望着这一切,多少觉得有点无聊,面部的肌肉不时抽搐几下。从心里对他们说,这大概是自我心理平衡在发生作用,冬季太可怕了。
  不知何时士兵们不做声了,只把目光齐刷刷地盯向你。那意思再令人明白不过地表达出来——杀掉狐狸,做条围巾什么的,让站岗的哨兵轮流戴它,或许对漫长而凛冽的冬季是一种有效的抗御。
  四川兵从身上摸出一把刀,犹豫着递过来。
  你看看刀,看看狐狸,脑海变幻出和氏璧、维纳斯以及军校池塘里的那只受伤的白天鹅之类的东西。
  当你充分意识到这种思维的不和谐不现实甚至离题太远时,你在短暂的沉默中,唤起了自己姗姗来迟的恻隐之心。
  四川兵手中的刀捏不住了,落地时众人的目光倏地变得复杂。
  有人“哼”了一声,用脚把雪花踢得迷迷蒙蒙——对你这个哨卡最高长官的犹豫不决和不解人意,表示出极大的蔑视和不信任。
  你的腮帮子鼓胀几下,吞咽一口唾液,弯腰从雪窝里抠出那把刀。
  你再一次抬起头来,大家依然无动于衷。你只好试试刀锋,左手抓过狐狸,把它构造精美的头颅向上一扳,用嘴吹开它脖颈上飘逸的柔毛,右手缓慢而沉稳地举起刀……
  狐狸本能地痉挛起来,恐惧中闭上那美丽绝伦的双眼,悠长地哀鸣一声,悲戚之至。
  士兵们似乎被当头浇下一盆冷水,瞬间清醒了,几乎同一时刻,全扑上来,七八双粗糙的大手伸出来: “别……”
  时间凝固了,脸上冻得裂开花的新兵,扑通一下跪在雪地上,抱住你的腿呜咽着说:“哨长,还是放走它吧,有它来这儿和我们做伴,哨卡不是少些寂寞、单调、枯燥,多些色彩吗?我……情愿每晚多站一班岗,也不要狐狸围脖……”
  你的思绪变得明晰,沉重地呼出一口浊气,爱怜地抚摩几下新兵的头,心里说,你也教育了我。尔后大吼:“起来!”手一甩,刀“嗖”地飞出老远。
  狐狸蜷曲雪地,试探着抖抖身子,小心翼翼地在士兵们中间逡巡起来。待大伙让开一条路,便腾跃着向雪野掠去,士兵们目送一团滚动的红色火焰,没入地远。
  你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灵魂在涅槃后,和哨卡从此结下不解之缘了。
  名篇赏析
  西藏在很多人心里是神秘而充满诱惑力的,亲近它,征服它,就像是使人生趋于更完整的一笔。
  西藏的颜色在很多人眼里恐怕是黑白相间,泛着深青的寒意。
  我们热爱它,但它却从不热爱任何生物。所以,能在它脊背上生存下来的,都是优秀而坚毅的。
  而西藏在杨晓敏老师的笔下,却是多彩的,它不但有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它还辽阔壮观、资源丰富。
  这是一片神奇而圣洁的土地,它并非像过往的印象中那样难以接近,它是充满着激情和乐趣的天地。
  洁白的画面上,那吞咽着唾液的喉结,那久未出鞘的刀锋,那眼神悲戚的火狐,绚丽得让人忘记了冰天雪地的寒冷,物资匮乏的艰苦,甚至忘记了皲裂的皮肤所带来的疼痛。
  这就是杨晓敏老师文字中的西藏,那么美,那么温柔,那么多情。当地的自然条件是有限的,但内心的广阔却是无限的。
  看过了杨晓敏老师的文章,西藏不再是寒冷生硬的一片苍凉,它是生动而热情的一方土地。
  从文章中描写的细节可以看出作者十分细心观察生活,于微处着眼,再把这些细枝末节用十分到位的语言衔接起来。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像独立的,又像是复刻的。
  七八月份是什么季节?“七八月份,是老鸭换毛小鸭羽毛未丰的季节”,这描写不矫情不夸张,可也不沉闷不落俗,再妥帖不过。
  “斑驴”“高原娃娃鱼”,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却一点儿不骇人。整篇文章的笔墨,每一点都没有浪费。
  文中还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对于这样跃然纸上的文字,需要真正去经历了与那种环境相依相伴的时光才能一蹴而就。
  可我仍相信那段时光是艰苦的,雪域高原的生活条件差,能够把那样一段日子的经历写得这样让人心驰神往。
  除去作者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更多的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热爱和珍惜。
  苦中作乐苦中甜,这种在任何逆境中都能保持坚韧不拔的个性,是人们对生活最好的敬意和报答。毕竟,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