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友

  • A+
所属分类:小说月刊2015年

夏伯雅是村办小学的校长,已经干了快三十年了,村里很多人都是他的学生,有的甚至是一家两代人。
  夏伯雅家在解放前是这一带的名门望族,他的父亲是有名的大财主,他的三个哥哥都在国民党政府里当大官,有一个弟弟还做到了国民党的军长。但夏伯雅无意为官,国立大学毕业后就回县学当了一名教师。
  解放后,夏伯雅的兄弟们大都跑到了台湾,因为夏伯雅一身清白,又有高深的学问,所以人民政府并没有打倒他,而是继续让他当老师,这在当时也算宽大了。但在县学任教是不可能了,于是夏伯雅就回到村办小学任教,后来还当了校长,并且一干就是几十年。
  夏校长学问大,为人又好,村里的老少爷们都很尊重他,尤其是村支书郝子期对他更是礼遇有加,因为郝支书的两个儿子都曾跟着夏校长学习,后来都考上了大学,出人头地了。
  这俩人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没事时爱喝两盅,平时只要聚在一起,不管有菜没菜,只要有酒,二人就可以对饮一番。
  那时候生活困难,能喝上酒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郝子期是村里的头头,有时候要接待上边的人,没准儿就可以腾落下一两瓶酒。而夏校长是穷教书匠一个,所以二人喝酒经常是郝子期做东,又因为酒少,所以二人喝酒时并不太谦让,大多是争着喝。
  有一次二人又喝上了,你一来我一往地划起拳来,夏伯雅为了多喝两盅,故意输枚,每次输了口里还念念有词:“我真该死,又输了。”一边说一边端起酒盅“吱流”一下将酒喝个精光。
  眼看着一瓶酒快被他喝光了,郝子期似乎才悟出门道,一把抢过酒瓶说:“你让我也该死一回吧。”便把剩下的酒一饮而尽,这件事不知怎的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笑话二人贪酒如命。
  “文革”时期,因为夏伯雅的家庭关系,他被打成了右派,不仅校长当不成,连教学都不让了,只好回到家里老实待着。村里很多人甚至不敢与他来往,只有郝之期还像往常一样对待他,有时候还偷偷地请他喝上两盅。
  为此郝子期还受到了乡长的好意提醒,要他注意自己的政治立场,别和右派分子走得太近。郝子期口头上应着“是、是”,可内心知道夏伯雅是个好人,仍然在背地里和他来往,但表面上却常常对夏伯雅表现出一副横眉冷对的样子。
  有时候村里开批斗会,还让夏伯雅上台接受批斗。好在那个年代村里开批斗会是一项必修的课,就批斗者和挨批者而言时间一久也就都习惯了,也不觉得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了,因此不会结下深仇大恨。
  这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有一天傍晚下大雪,又挨了一场批斗的夏伯雅,在家里受冷不过,便来到郝子期家里讨酒喝。
  郝子期见夏伯雅到了,连忙吩咐老婆做俩菜,不过对于喝酒提出了条件,为了避免夏伯雅再故意输枚,他把酒分成两碗,嘱咐各喝各的,不能装赖。不一会儿老婆端出满满的两碗酒,放在二人面前。
  二人边吃边喝,不长时间便把各自的酒喝完了,夏伯雅一碗酒喝完,浑身上下热烘烘的,便告辞而去。
  这边夏伯雅刚一走,郝子期便赶紧叫住老婆说:“快给我盛碗热汤,冻死我了。”
  他老婆一边朝厨房走去,一边嘟哝着说:“你这个该死的,喝了一大碗凉水,能不冷吗?”
  原来郝子期见家里的酒不多了,便全让给了夏伯雅,自己喝下的却是一碗凉水。
  名篇赏析
  酒桌上常说“都在酒里了”,这几乎是不分地域、文化、年龄都可以迅速拉近彼此距离的一句话。
  几个人,关系不熟,性格又非常拘谨,大家坐在一起面面相觑,冷场时如果有人敬一杯酒,那么气氛立刻就会变得熟络起来。
  酒就是这么神奇的东西,而端起酒杯,故事就讲不完……
  中国人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藏在酒里的故事也太多,合作伙伴谈生意,单身男女谈恋爱,合家围坐谈亲情,逢喜必有酒。
  当然,酒的作用远不止于此,伤心的时候,它也是唯一可以不离不弃让人暂时忘却烦恼的麻醉剂。而文字是一种可以触摸的情绪,酒和文字结合在一起,那种甘醇回味的感觉,每每都会让人难以释怀。
  宋志军老师这篇文章很强调“人情味”三个字,想到这三个字,眼前仿佛就是旧时。泥屋草房的正中央,一张小桌上昏黄的油灯一盏,酒杯和人影在墙上形成模糊的图案。
  在时光流逝中,酒更像是岁月穿梭中的连接点,说到酒,说到夏伯雅,就让我想起了孔乙己,酒仿佛成了一个丰满的故事人物必不可少的道具。
  《酒友》在措辞上非常准确又不浮夸,真正好的作品是不能脱离现实的,小小说归根到底要反映出来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人们所拥有的种种情感。
  在整篇文章里,出场人物总共只有两三次对话,第一次是两人喝酒时,夏伯雅为了多喝两盅便故意输给对方,而为了掩盖自己想借此多喝几杯的私心,夏伯雅还煞有介事地念叨自己一句 “我真该死,又输了。” 说着,夏伯雅便端起酒盅“吱流”一下喝个精光。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对于两人喝酒场景的描写非常妥帖到位。此时,郝子期看着喝酒的夏伯雅恍然大悟,一把抢过酒瓶说:“你让我也该死一回吧。”便把剩下的酒一饮而尽。
  另一次是结尾,夏伯雅走了,郝子期赶紧叫老婆给他端碗热汤,老婆嘟哝了他一句“你这个该死的,喝了一大碗凉水,能不冷吗?”
  几段简单的对话,立刻使整篇文章的情感线爆发到最高点,人物形象瞬间清晰。
  两人千方百计想多混口酒喝,这事千真万确,喝酒的事在村里传开后,村民也都笑两人嗜酒如命。
  读者看到这里会心一笑,这篇文章也算是圆满了,可没想到“好戏在后头”,结局却让人明白了,比酒更浓的,是人情。
  宋志军老师的这篇作品所表达出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浓浓的乡情往事,它更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
  酒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但作品中所有对酒的眷恋与情感,都不及结尾的那碗水来得更醉人。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