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京津的游客

  • A+
所属分类:小说月刊2015年

一个京津市的旅游团,前往塞北一处森林草原混杂的地区旅游。到达的第二天,突然集体发病,出现了类似食物中毒的症状:呕吐、晕眩、心悸、抽搐,甚至有人昏迷休克。
  病人们被紧急送到医院,除了进行常规和针对性的检查,同时采取了最常见的抢救方式:输液、输氧——在没有查出病因之前,这是唯一的过渡办法。
  医生大概觉得,即使没有针对性药剂,输些葡萄糖或生理盐水,就像给胃病患者胡乱吃个大山楂丸一样,虽不治病也无大碍。
  与此同时,食品监督和公安部门也紧急介入——不知是否是因过期、腐烂食材所致,本地盛产野生蘑菇,也有菌类中毒可能。同时亦不排除各种原因的人为下毒,这就是犯罪了。
  但调查结果否认了上述所有假设。虽是集体中毒,可呕吐物中没有任何生物毒和化学毒成分,而且,同时就餐的其他地区的团儿没一人有不良反应。
  接下来几天,病人症状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有加重趋势。当地医生、专家束手无策,只能求援于客源地专家。
  京津市早就关注了事态发展,接到邀请丝毫不敢怠慢,赶紧组织了规格最高的医学、病理学专家赶赴这里。
  尽管使出了浑身解数,病人非但不见丝毫好转,而且从第二天开始,专家们也开始陆续发病,症状和旅游团一模一样。
  就在当地医生、专家心急火燎之际,京津专家组德高望重的徐老教授说:“我知道怎么回事了,快送我到一个单间。”
  到了单间,徐教授说:“有会抽烟的吗?”
  大家说:“吸烟有害健康,医生当身体力行,没会的。”
  徐教授说:“赶快上街买几盒,所有在场的一块儿吸。”
  大家不知什么意思,但京津来的专家高不可测,只得照办。虽然有人咳嗽、有的一吸即吐,不一会儿就把屋里搞得乌烟瘴气,却见徐教授脸色由苍白转为红润,一骨碌站起来,精神抖擞、神情百倍。
  大家惊问:“这是怎么回事?”
  徐教授煞有介事地问:“知道什么叫醉氧吗?”
  在座的都是医学方面的专家或泰斗,这个问题难不倒,有人回答说:“生活在高原缺氧地区的人,身体为了适应低氧的环境,代偿性的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增强,以满足身体的需要。当从高海拔地区回到平原后,空气的氧含量提高,而肌体还没有适应这个高氧环境,红细胞仍然在高效率高质量地运送氧,这样就会醉氧。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就像喝醉了酒一样。”
  徐教授说:“不错,当前我们的病人不仅醉氧,而且脱霾。”
  大家第一次听说这个词:“什么叫脱霾?”
  徐教授侃侃而谈:“京津市的居民,长期生活在雾霾中,身体逐渐适应,产生了抗体和进化,对氧的依赖相对降低,而对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甲醛、乙烷、丙醚、丁苯等需求和依赖相对加大,突然来到咱们这含氧分子和负离子高、无污染、高洁净的地区反而不适应。”
  徐教授谈兴正浓,不由得打开了话匣子:“现在人们谈霾色变。其实,霾也不是绝对的坏东西,它会使人类的器官得到适应性的突变或进化。比如,我们肺泡数量比前人更多,过滤功能愈来愈发达。你们注意到没,京津人皮肤越来越白皙,是因雾霾挡住了大量紫外线;双眼皮越来越多,是因不停眨眼使上眼皮变长变薄又富有弹性,且容易折叠……”
  有医生打断他的话:“徐老,咱是不是先解决眼前的问题,这些病人该怎么治?”
  徐教授有些不屑:“都说到这份儿上了,怎么还不开窍?霾他们啊!”
  按照徐教授吩咐,医院把病人集中到一个大厅里,安排一辆汽车往里排尾气,又找了一伙闲人抽香烟、涮火锅、熏烧烤,还有人掸房顶、扫地面、喷油漆等,如同开了水陆道场和天桥把戏。
  果然见效,只见病人脸上逐渐安详、舒展、痛苦消失,不一会儿,纷纷走下病床,由徐徐踱步到活蹦乱跳、载歌载舞、喜悦非常。
  从此以后,为了适应京津人的体质需要,越来越多的旅游景点和公共场所办起了“霾吧”,随时准备对不适应者进行紧急施救。
  京津人为此骄傲,每与外地人口角,便会豪气干云地说:“欺负咱咋地?我霾了你!”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